中新網義烏5月4日電 (記者 張斌 見習記者 汪旭瑩)在“世界超市”義烏,數以萬計的老板娘是名副其實的“當家人”。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義烏市場從業人員中超過65%為女性,市場主體中近一半的負責人為女性。走進義烏市場不難發現,活躍在大小檔口最多的,正是忙于生意、熟絡外語的女性。
這種現象在義烏似乎是“一脈相承”。
改革開放初,一場“農婦與縣委書記之爭”便是人們的經典記憶:
1982年5月的一天,女商販馮愛倩將時任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攔在縣委門口,責問他為什么不讓百姓擺攤。謝高華請她進辦公室,交談良久。當年9月,義烏湖清門市場開業,擺攤人聞訊而至,后來享譽全球的義烏小商品市場誕生了。
此后,妻子在店鋪、丈夫在工廠的“前店后廠”模式,也就是俗話說的“夫妻檔”經營形態在義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