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9rjd3"><cite id="9rjd3"><progress id="9rjd3"></progress></cite></p>

<address id="9rjd3"></address>

    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滬深300指數在跌,300ETF規模在漲,邏輯在哪?

    2023-08-21 12:15:16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黃小聰 每經編輯:肖芮冬

    共享基經丨讀懂寬基ETF第一期

    最近市場在調整,一些指數不斷走低,但是在ETF方面,有不少產品都獲得了凈流入,特別是一些寬基ETF,規模一直在漲。


    (相關資料圖)

    那么,為什么大家在越跌越買?從這期開始,我們來好好聊一聊一些主流的寬基指數。

    1、認識滬深300指數

    先來看被稱為“經濟晴雨表”的滬深300指數,該指數是由滬深市場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個股組成,流通累計市值超過18萬億元,平均流通市值超過600億元。

    簡單理解,這個指數主要包括的是滬深兩個市場的“大塊頭”,成分股也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公司,相當于也是“茅指數”、“寧組合”的合體,其中前十大權重股如下:

    由于指數的成分股較多,因此整體也比較分散,前5大權重股的占比在16%,前10大權重股的比例不到23%。

    投資者跟蹤這個指數的好處在于A股的代表性顯著,因為基本上囊括了A股的一些大藍籌,在價值屬性占優的年份,“茅指數”、“寧組合”表現會比較好。但另一方面,這些大藍籌整體估值彈性沒那么高,在成長屬性突出的年份,指數可能就表現一般。

    2、最大ETF不到一個月規模增超300億元,為什么越跌越買?

    跟蹤滬深300指數的主要就是滬深300ETF,目前各家發行的產品累計超過了20只,有的為了差異化競爭,在跟蹤滬深300的基礎上還加入了增強策略。

    wind數據顯示,規??壳暗膸字?00ETF產品,近期規模增長都非常明顯,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規模更是超過千億,如果看份額,7月21日,該基金份額規模剛超過200億份,到了8月18日,不到一個月時間,份額規模已經漲到了285億份。

    相當于規模短時間內增加了約85億份,而規模也從7月21日的約785億元,上升到了8月18日的1099億元,規模增長超過了300億元。

    華夏滬深300ETF的份額規模也從7月初的約62億份,增長到了如今的接近82億份,不到2個月,份額增長約20億份;嘉實滬深300ETF則是從7月初的約53億份,增長到了如今的約69億份,不到2個月,份額也增長約16億份。

    為什么大家最近一直在買滬深300ETF呢?

    有基金經理認為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6~7月份的政策預期,二是300指數處于價值區域。

    3、誰在買?

    那么,進一步來看,誰對政策預期比較敏感?

    就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為例,我們先來看下持有人機構,截至去年底,機構投資者的持有占比超過65%,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不到30%。

    而具體到前十大持有人中,可以發現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份額占上市總份額比例超過12%;此外,銀行、保險資金等也都在其中占有多席。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再進一步對比去年的半年報,可以發現去年底機構投資者的持有比例是在上升,而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下降。

    一般而言,機構對于政策的敏感度要高于個人投資者,因此近期在政策密集期時,ETF份額不斷上升,或許可以推測背后可能是機構有一定的動作。

    4、估值位置

    再從目前的估值位置來看,目前所處的位置位于歷史20%的分位左右,是一個相對比較低的位置。

    從歷史上滬深300的調整深度來看,無疑是2007年到2008年那一輪,以及2015年到2016年那一輪的調整幅度最為明顯,調整的幅度分別超過了70%和40%,而從2021年以來的這輪調整,幅度也已經超過了30%。

    結合調整深度以及目前的估值水平來看,滬深300指數的吸引力是在不斷提升,這或許也正是近期相關ETF資金流入比較明顯的原因之一。

    整體而言,滬深300指數經過持續調整,進入估值具有吸引力的位置,疊加政策的密集出臺,一些資金已經率先出手,不過從過往來看,指數的波動幅度也比較大,投資者適合在低估值的區域買入,也可以考慮長期持有,但是也要動態地適當調整。

    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詞:

    上一篇:女子吐槽 30 元星巴克咖啡喝兩口就沒了,門店回應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