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瑛大師少時勤學苦修,英年弘法,提倡兼容并蓄,聞名于叢林,各地名山古剎,爭相延致。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創建的中國佛教協會的首任會長,他致力于宣揚人類和平共處的理念,提出愛黨愛國愛教思想,是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圓瑛大師是近代著名佛門領袖,一生創辦了多所僧俗教育學校,曾提出“法不自弘,弘之在人;非英才無以荷圣教,非學院無以育英才?!痹谄淇磥?,創辦僧伽教育學校目的即“造就品學兼優之佛子,養成解行相應之講師,弘揚佛學,荷擔大法”。諸上所述,一再闡明僧伽教育的重大意義,其教育實踐和思想內涵值得當代人總結研究并傳承發揚。
縱觀圓瑛大師的求學歷程,與近代中國社會背景有著密切聯系,是其形成圓瑛佛學思想體系的關鍵,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儒入釋、求師訪道
圓瑛大師幼讀儒書,聰慧過人,17歲考中秀才,不久患重病感世事無常萌發出家之念,病愈后即出家為僧,時年19歲,“始修禪宗八載,后研究教理及天臺宗?!逼陂g他簞瓢只杖,云游四方,廣參博學,問道古剎高僧。先在福州妙蓮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其后經雪峰達本老和尚點撥出外參學,先后從常州天寧寺冶開和尚和寧波天童寺寄禪和尚修習禪定,悟解超群。歷參冶開、寄禪、諦閑、祖印、慧明、道階等尊宿;得法于寧波七塔寺慈運老和尚,親承法印,傳臨濟正宗40世;后又得雪峰達本老和尚傳曹洞正宗46世法脈。
第二階段——講經學修,奠定基礎
圓瑛大師31歲開座講經,并學賢首。他先講《金剛經》于七塔寺,又講《大乘起信論》、《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法華弘傳序》等,其中包含眾多親編講義。時年他與太虛法師結為知交義兄弟,輔佐并追隨寄禪長老籌創中華佛教總會,主張保衛教保僧,提倡教育,擁護國家,號召抵制日僧的滲透、招誘。期間還親自興建僧伽學校,組織僧伽教育會。在愛國詩僧寄禪長老的悉心教誨和熏陶下,圓瑛大師奠定了其學佛修持、振興教育、愛國愛教的思想基礎,逐漸形成圓瑛佛學思想體系的雛形。
第三階段——兼通禪教,造詣精深
1913年,圓瑛大師閱永明延壽禪師及蓮池大師著述,始信凈宗為無上法門,由是禪凈雙修。他在接待寺修筑講堂,取名“一吼”,是將臺、賢兩宗教義,結合禪凈雙修,同出于獅子一吼,因之自號“一吼堂主人”。他所作的《促進佛教大乘思想》、《中華佛教總會一周年紀念演說》二文,文字雖簡約,但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所持佛教應積極入世、利益眾生的主張。
關于求學與競爭間的關系,圓瑛大師曾在講演時提到:“現時各界群尚競爭,而教育界欲求進步,亦不得不競爭。惟是競爭二字,還在人之善用與不善用。若善用之,為進步之先導,若不善用之,反為失德之原因?!?/p> 教育之競爭,對求學者而言,即為面對各種學說,都要悉心研究,包括各科學學說、儒學學說、哲學學說、佛學學說,研究時必須具一種眼光,將學說之真理,了解明白,深研透徹,不可存門戶意見,凡有益于人生身心德業學問智識之言,皆要采取體會。即有不合潮流者,亦必好細審定,如此可謂知己知彼,始足應世。若但知己而不知彼,便不足以與世界學者之酬對。 圓瑛大師長期修學并重,將行持與義理相結合,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在教育振興的主張下,他拓展佛教文化交流,努力推動并深刻影響佛教界開展海外弘法的進程,為擴大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圓瑛大師重視教育實踐的文化內涵,認真貫徹實行的精神風貌,還將激勵當代正信佛子們承擔起護法、興教的責任,推動宗教中國化發展進程。 圓瑛文化立于思想、始于信念、順于時代、得于傳承。其所傳揚的同愿同行、交流互鑒、文明促進的精神,與我國貫徹“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交相輝映。弘揚圓瑛文化,要在廣度上突顯其愛黨愛教、深諳佛理的思想內涵;在高度上展示其會通儒釋,文明開放的智信立場;在深度上要解讀其佛學經言、弘法思維的精神價值。 適逢中國佛教協會成立70周年、一代愛國高僧圓瑛大師誕辰145周年暨圓寂70周年,特于古田舉辦圓瑛大師與宗教中國化大會活動,發揮古田深厚文化資源優勢,重續“一帶一路”法緣,積極搭建海內外佛教界交流平臺,實現絲路各國佛教文化的高質量合作,提升圓瑛文化對海內外佛教界的影響。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